河南工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广明:
办有质量的继续教育须多方合力
刘广明
《中国科学报》 (2018-02-06 第7版 视角)
总的来说,政府应该建立质量监督平台,加大对继续教育的评估监督力度,比如网上监督、质量报告制度、第三方评价制度等。
从上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所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产生至今,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。
去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:“办好继续教育,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,大力提高国民素质。”那么,我国继续教育如今发展到了什么阶段?存在哪些问题?未来又有怎样的发展趋势?
为此,记者专访了河南工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广明。
现象与信号
《中国科学报》:去年至今,我国高等教育界发生了很多事,其中有些是关于继续教育的。您觉得,哪些对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较大影响?
刘广明:诚然,高等教育话题从来不乏继续教育的身影,而有些是值得我们回顾和记忆的。
去年初,国务院印发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,其中以“大力发展继续教育”为题,重点指出了继续教育今后努力的三大方向,即“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制度”“加强继续教育平台建设”“统筹扩大继续教育服务”。
教育部印发的《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》,则鼓励本科高校建设并开放在线开放课程,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开放。
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,要办好网络教育、继续教育,打造符合国情实际的网络化、数字化、个性化、终身化教育体系,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,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。
同时,不少省份也出台了一些推动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,比如面向湖南2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的湖南继续教育网正式上线,安徽省教育厅也出台了《关于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实施意见》等。
《中国科学报》:对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来说,这些事情的发生、政策的发布释放出了怎样的信号?
刘广明:如果分析这些事情、政策,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。
提出了新目标。打造符合国情实际的网络化、数字化、个性化、终身化的教育体系,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,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,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。
明确了新任务。要以扩宽知识、提升能力和丰富生活为导向,稳步推进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,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,特别是面向在职人员、社区居民、农民工、新型职业农民、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开展教育培训;事实上提出了学历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,明确了继续教育的三大职能,即学历补偿、职业培训、国民教育。
开始了新征程。“三教”融合将是趋势,线上线下混合教育将成为继续教育的基本教育教学方式,提供“私人定制式”继续教育将成为今后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新追求,最终重建教育与人、教育与经济、教育与社会的良性关系。
学历与非学历
《中国科学报》:您刚才提到,非学历继续教育将会得到大力发展,那么现在它的发展状态是怎样的?
刘广明:非学历继续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以非学历、提升专业技能为主要特点的高等继续教育规模越来越大。
根据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—2020年)》,我国2009年有1.66亿人次的从业者参加了继续教育。至2020年,该数字将升至3.5亿人次。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到2020年也将达到50%。所有这些都说明,非学历继续教育仍有很大空间,并将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,撑起高校继续教育的半边天。
近十年来,一些名校也逐渐放弃成人学历继续教育,如清华大学、浙江大学、中山大学等,均放弃了收益相对较高的远程学历教育,转型为以培训为主的非学历继续教育。
《中国科学报》:有学者认为,学历继续教育转向非学历继续教育是未来的大势所趋。您觉得在将来的发展中,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之间会是怎样一种关系?
刘广明:未来,非学历继续教育一定会越来越重要,这是毋庸置疑的,特别是国家支持的项目。比如高层次人才继续教育基地,国家的支持力度就很大,每个基地每年投入300万元,这种国家支持项目应该会得到良性发展。但如果是普通高校做政府项目以外的非学历继续教育,从目前来看,还处于一个比较艰难的阶段。
继续教育学院虽然依靠于普招院校,但普招院校现在教育教学任务都很重,并不愿意过多介入成人教育事务。同时,成人教育体系也没有一个良性的发展机制,比如缺乏评估监督机制、市场介入机制、经费投入机制等。
另外,在中国当下和以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,学历继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。按中国教育制度设计,今后,中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和招生数分别占高中在校学生数和招生数的50%。今后,中职学校学生、高职高专类毕业生、获得成人专科学历的毕业生想要提升学历,最大的可能是参加学历继续教育。而放眼世界,不管是哪个发达国家,其成人教育中都存在学历继续教育,而且发展势头很好。
我觉得,不管是什么时候,继续教育永远都是两条腿走路,一个是学历继续教育,一个是非学历继续教育。两者都很重要,并不是说以后非学历继续教育一定会成为主流,甚至代替学历继续教育。
问题与对策
《中国科学报》:在您看来,我国继续教育当前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?
刘广明:目前,我国继续教育确实存在一些问题,比如国家没有投入、办学经费不足、高校一味要求回报、办学质量低等。
国家在学历继续教育上没有投入政策,也可以说,国家对学历继续教育基本没有投入。
在办学经费方面,每个学生每年的全部办学经费,大部分都是一两千元,比如最低的河北,大约在900元到1100元之间,河南是1500元左右,比较高的是山东、广东,大约3000元,但对比合理的高等教育育人成本来说还是太少了。
同时,每个高校都把继续教育当成“钱袋子”,不仅不投入,还要求继续教育学院向学校上交资金。无论是学历继续教育还是非学历继续教育,抑或是网络教育和函授教育,高校对此的统一要求是“回报”。
此外,国家对市场的介入机制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政策引导,虽然出台了很多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方面的文件,但在推行过程中却很困难,因为政府和高校都怕企业介入,认为企业介入是要赚钱的,为了发展会不择手段的。
所有这些问题,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继续教育质量的下降。
《中国科学报》:那么,您觉得应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,努力办有质量的继续教育呢?
刘广明:要想努力办有质量的继续教育,就要理清高校、政府、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,厘定三者之间的活动边界、关系边界与行为边界。其中,高校是办学主体,政府是引导与监督,市场是外援。要让市场介入,政府需做好政策引导。
共建共享平台的建设同样重要,因为在这个平台上,政府可以监管学校的办学情况,高校之间不仅可以节约成本,也可以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,而市场则能提供个性化的平台与技术服务。同时,还要完善教育教学团队,提供“类实体化教育”的学习支持服务。
总的来说,政府应该建立质量监督平台,加大对继续教育的评估监督力度,比如网上监督、质量报告制度、第三方评价制度等。
要知道,高校办有质量的继续教育不是钱的问题,而是服务社会大局的问题,是高校职能的重要延伸,或者说是重要组成部分。建设学习型社会,高校义不容辞,应该主动融入社区,融入各类培训中去,而且要建立一个比较好的继续教育机制体制,建立起质量保障的制度。高校不要只把继续教育学院当作创收的单位,应更多地把它作为一个教育单位、服务社会的单位,这样的话,它会更好地良性循环。
《中国科学报》 (2018-02-06 第7版 视角)